你好,欢迎来到永泰安防网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安防资讯 > 每日微信

从“跨境”与“跨界”来看报警服务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2018-07-09 11:01:13
 每日微信
来源:永泰传媒

摘要: 从“跨境”与“跨界”来看报警服务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永泰传媒 今天关注永泰传媒,博览安防视界 永泰安防网(www.dmser.com)报道 《中国安防》2018年

 

从“跨境”与“跨界”来看报警服务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永泰传媒 今天

关注永泰传媒,博览安防视界

 

永泰安防网(www.dmser.com)报道

 

 

5.jpg

《中国安防》2018年7月刊“服务与运营”专栏文章

 

从“跨境”与“跨界”来看报警服务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引言

长久以来,安全报警服务是以城域(大多数是以区县为单位)为主要服务集中区——基本上所有的联网报警服务最开始都叫“城市联网防盗报警”的原因也在于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联网报警服务实际上只是一个小范围的具有地方特色(主要是市场环境、社会背景以及人脉关系等)的安全服务,即使是纯商业化拓展和运营,其基础依然被局限在“根据地”——要突破根据地局限,多地开花,势必要走出去,跨越行政区划的边境阻碍。报警服务局限于一城一地,既有技术原因(电话线报警时代跨地区的通讯收费标准问题等),又有业务模式和服务承诺的问题(基本上所有的报警服务都十分注重出警后的响应时间即出现场的速度问题,从而限制了其服务半径)。而在业务模式已经成熟以及技术已有极大突破之后,当前的报警服务跨地区发展的情况又如何呢?

另一方面,随着安防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改变,各种新的运营模式(尤其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运用为基础带来的服务内容的升级)对以防盗为根本诉求的联网报警服务模式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即所谓的“跨界经营”、“跨界打劫”,只是大多数安全报警服务运营商本身既不具备跨界经营的资源和能力,更不具备跨界融合的思维,该怎样变革并迎合时代需要是摆在广大运营商面前的现实问题。而且前两年绝大多数率先跨界的模式和公司都只收获了失败,甚至没有获得多少有益的经验,这就为全行业的跨界融合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是最近一两年行业兼并趋于理性(甚至几乎没有)的根本原因——跨界的终极目的是吸引更大量的C端用户以及更高频的服务满足,这是联网报警服务本身不具备的基因。在这种情况下,联网报警服务又该怎样看待和思考“跨界”问题呢?

报警服务群雄逐鹿

占山为王各自为阵

由于报警服务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其发展历程,从公安局专制垄断脱胎出来的经营形式,使得报警服务从经营者到使用者骨子里带有一种“占山为王”和“保护费交给地头蛇”的非健康心态。即使随着市场化经营促进了报警服务业务的规范和市场认知,但“报警服务,还是本地好”的心态依然存在。更直白一点地讲,尽管大众对于政府类包括日常公安治安的社会化服务诟病不少,但在安防报警服务业,“保安服务,公安出警”仍然是一块金字招牌,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报警服务公司的形象和功能定位局限,同时也导致了民营公司身份尴尬和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不对等”。

在保安改制之前,绝大部分地区的报警服务由公安局下属的保安公司垄断,即使所谓的私营公司也存在公安的背景,否则经营身份不被主管单位认同,服务身份也很难被市场接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报警服务处于一种虚假繁荣和自我保护状态:即看似各地都拥有了报警服务,但十分缺乏服务意识。而真正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服务意识的公司没有相当的背景则根本无法生存——保安服务资格证和安防施工证就能将其阻隔在外。改制脱钩之后,很多保安公司或者报警服务公司只是简单地换一个名称,形式和内容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任何本质上的转变。

随着所谓的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安防服务界的限制,报警服务市场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但经营形式依然是以区县为单位——原来保安公司存在的基本形式。报警服务规范的出台实际上也有模糊不清之处,对于报警服务运营的资质要求和审核并没有明确化——某种意义上是为“选择性执法”以及打压竞争对手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更加尴尬的是,很多原本看起来有效的方法和经营思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已经不再适应,如果将业务仅限于某一个范围,即使没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要在业已艰难的市场环境下很好的生存已属不易。而大多数具有这种经营习惯的公司要做更大范围的业务拓展,难度太大。

市场竞争大于同业合作

跨区经营机遇挑战共存

纵观当前的报警服务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依然是行业主流。不时产生的并购和交易实际上是竞争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而非真正的市场合作(而近一两年来报警服务市场的竞争以及资本的介入已几乎停滞,一方面既有市场环境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基于技术的发展和对未来行业走向的不确定或者说很确定纯报警服务将不再具有想象空间)。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报警服务公司习惯和倾向于独家经营,并且错误地认为在自己所在辖区的市场范围内,仅能容纳一家报警服务公司存在,而这一家必须是自己。所以,在面临和这种竞争的时候,主要是两种解决思路:

一种是资格设限:通过自身的行政和社会关系,为同业公司设置经营障碍,使其无法正常开展业务。这种市场竞争的方式比拼的是公司之间的关系和背景,而非真正的服务理念和质量,实际上是对行业极大的伤害。笔者曾经所在的公司就曾面临过这种尴尬,新的分公司成立之后接近一年时间无法正常开展业务,仅仅是备案登记、资质审核等原本是有清晰办理流程的小问题所导致。当然,随着行政审批的下放,这种问题将会越来越少。

一种是低价竞争:在错误的市场竞争理念的推动下,报警公司习惯了“哪怕暂时营收受损也要先搞死对手”的市场打法,于是开展恶意低价竞争,以期依靠客户群体数量的优势拖死对手。很多所谓有实力的报警公司在开辟新市场的惯用打法是,先同当地用户最多的报警公司谈收购,收购不成则立即成立分公司或营业分部,低价进入,扰乱市场,然后进入第二轮收购谈判,一般情况下也很难立即奏效,但是可以同本地规模第二或者第三的公司达成收购,然后再开启新的低价竞争,如此反复。我们知道,大多数报警服务客户原本就是忠诚度较低的商业店铺,特别是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低价策略在短期内会形成一定的带动效应,但是对整体市场的破坏确实很长远。由于独家经营已经几乎不可能,原来可行的低价搞死对手再提价的手段已经失效。

所以,比较常见的跨区经营主要是两种形式:要么是成立分公司,从零开始;要么是收购或控股合作,重新整合。当前逐渐出现第三种跨区合作形式:合作代理或者品牌授权的特许经营模式。不论哪种形式,对于志在扩大市场规模,提升行业影响力的报警公司而言,跨境经营面临着以下几个实际问题:

一是人才问题。由于报警服务本身的特殊性,其对经营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业务开发能力、市场策划能力、技术(阐述)能力、资源整合和公关能力。这样的人不容易培养,更难成规模输出,而且由于是新区域新公司,薪资待遇标准也不足以吸引到外部人才,这在客观上影响了跨境业务的开展。

二是软件平台问题。有一个名称大家都很熟悉:区域联网接警中心,从这个名词就已经反映出原来的接警软件平台的局限性。目前很多跨区经营的报警服务公司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以及在“出警服务半径”这样老旧的观念指导下建立本地中心,实际上是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和管理的极度不便。跨区域经营的报警服务需要依托一个覆盖范围广、接警容量大、响应速度快、运行状态稳定的大型接警平台。同时这个软件平台还需要兼备日常管理、财务管理等各种办公管理功能,而要建立这样一个平台需要相当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及保障。随着上游公司越来越看重与服务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利用其技术优势为广大的运营商提供基于网络的大平台支撑已经逐渐成为趋势——笔者所在的公司就专门为广大的报警服务运营商提供了网络服务平台的升级以及以安全服务为基础的客户服务升级,极大地扩展了运营商的服务内容,为其区域(县域、省域)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有更深入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新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跨地区经营的难度,减少了投入,降低了风险。

三是融合问题。融合问题包括新区域市场客户的认同问题,如:公司品牌和形象如何快速导入;原有市场用户的系统和中心平台的对接;原有员工对公司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等。

跨区经营对于报警服务的品牌知名度要求较高,同时也是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有效手段,而品牌意识恰恰是当前绝大多数报警服务公司的短板。从公司名字到LOGO标识,从口号标语到管理形式,从员工形象到宣传用品,都千篇一律,缺乏专门的品牌规范设计,而这原本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却不被重视。

实际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大多数跨区域经营的联网报警公司都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特别是市场竞争剧烈和成本支出超高的当下。而主导报警公司跨境经营的诱因往往是想通过不断增加的服务网点,找到链接报警服务对象背后的众多商铺的桥梁。所以,想必大家都看明白了,看似做的是跨境的事,实际上打的是跨界的主意。

主业盈利是基础

异业同盟是方向

是的,“互联网+”时代,报警服务也被动或主动地开始思考并尝试着跨界了,但真那么容易么?

笔者以为,跨界确实是当前以及未来大多数行业将会采取的市场竞争措施,其本质是异业同盟,而基础在于主业盈利。

要实现主业盈利,跨境的报警服务公司就需要赋予报警服务以更多的内涵,其核心在于安全。联网报警服务本身的黏性不足,并不足以将用户以及用户背后能够产生更多价值的资源附着在报警服务的平台上,故而需要增加商铺安全以外的新内涵。比如家庭安全、个人安全、物品安全、出行安全、健康安全等等各种以安全为基础需求的常规性服务,一则覆盖面广,需求量大,二则本身关联度高,推广成本小。将安全作为主业,而不仅限于联网报警服务,扩大了服务内涵,反过来也是提高跨境经营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

实际上,跨界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免费”+“增值”。在这个核心下,报警服务的同业合作已经丧失基础,尽管短期还存在利益共同点,但长远看已经价值不大。而且原本同业之间的竞争已趋惨烈,所以报警服务商在跨境经营的时候最佳的合作对象和方式应该是找到一个或者多个异业同盟者。当我们以“大安全”为纽带聚拢了一大批客户群体之后,为他们带去安全之外更多的服务满足,这才能逐步实现跨界经营。异业同盟的逻辑基础在于各自利益的妥协和预期收益的再分配,而只有原本主业盈利才有免费的本钱。

跨区经营原本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方便的服务。联网报警服务原本在基因上具备先发优势,只是在操作过程中,报警公司需要预先谋定战略方向,谨慎执行作战方略,才能走好跨境之路,踏上跨界的康庄大道。

同业竞争与联合

市场开拓打基础

除了前面所谈到的强化报警服务品牌、注重人才培养、挖掘客户需求和链接市场需求外,在实际的操作当中笔者有两个具体的建议:

一是同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行之间除了竞争,更多地还应该进行合作,特别是在对一些高端客户以及连锁客户的就近和快速服务上能够体现出优势,而这种模式本身也能促进同业公司之间的关系与合作——比如西科姆公司对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连锁客户的服务就采用这种自主运维、本地同行响应出警的基础模式。

二是注重商户和终端用户(普通消费者)的服务满足。联网报警本身是一项单一的服务内容和表现形式,基本上只在夜间与客户间接地打交道。如果能够在安全之外满足客户更多需求(比如生意经营上的),势必能够促进与客户之间的良好互动,同时又能够满足各区域市场终端用户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基本需求,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比如笔者公司运营的“慧传生活”平台就为广大的商家店主提供了有利于其宣传引流和提高营业额的增值服务,将安全服务和商业服务完全打通并且能够跨地区甚至全国化发展。

结语

综上,联网报警服务本身具备跨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发展和经营的基础,只不过由于其服务模式和表现方式的固化导致了不得不局限于方圆五公里的节点上,如今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已经完全具备了突破限制同时能够将这些服务节点真正连接成片的基础,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好的拓展。

随着产品和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报警服务的跨地区发展甚至全国化经营指日可待,愿广大从业者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会参与并获益。

 

 

成都理想——专业安全产品和技术提供商

随安保——智慧生活安全服务商

7.jpg

分享到:

微视角